基建工程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
为确保我校基建施工工地安全生产稳定,做好基建项目疫情防控工作,在校疫情防控办指导监督下,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基建工程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
1.提高认识铸牢底线。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学校疫情防控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铸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按照“外防输入、内队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要害在早、重点在查、关键在控、基础在防”的防控要求,坚持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基建工地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2.出入校门管理。基建施工各参建单位人员,包括材料运输和上级主管人员,凭校保卫处下发的出入通行证或临时通行证进出校园。所有进出校园人员严格落实戴口罩及“一测一扫三查”,即测体温,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行程码、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首次进校人员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异常方可进出校。
近14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居住地为封控区、管控区的人员不得进入校园。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症状的人员不得出入校园。
施工工地用工少用昌外人员,慎用省外人员,确需出入校的按属地和学校规定管理。
3. 工地管理。施工工地实施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落实工地人员实名制,入口设立体温监测点每日进行检测登记,建立工作台账。
各工种施工工位间隔注意拉长,尽量每人保持在1米以上。工地人员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餐、少串门,不去人员聚集场所。
4. 消杀处理。施工工地、机械设备.桥厢、办公区域、员工生活等公共区域,要按常规性防御消杀要求定期消杀处理,做好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材料运输车辆至工地时需消杀,卸载后原路返回出校。
5. 用餐管理。按固定路线实行错时错峰用餐,如需堂食,按隔位就坐的要求就餐,避免近距离面对面用餐。购餐过程保持1米间距,倡导自带饭盒打包返办公室用餐。
6. 物资储备与抽测。口罩、洗手液、消毒液、体温检测设备等卫生防疫用品,做到储备充足、随用随调,确保施工工地每名从业人员日常需求,确保施工工地环境卫生安全。
施工工地要持续加大对工地人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校内建筑工地工人进行3天1检的核酸检测,确保施工工地人员做到“应检尽检,应接必接”。
7. 信息日报送。施工工地每日向基建处项目负责人报告当日工地人员健康监测、消杀、核酸检测等信息,基建处向校防疫部门日报告。
施工工地人员如遇有发热(液温高于37.3度)、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立即报告,及时点对点就医;如出现核酸检测异常,立即上报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施工工地稳控处置;出现确诊病例后,积极配合学校和属地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异常人员的隔离、转运、流调等具体处置工作。
8. 追责问责。对违反出入校园管理规定,不遵守校园内疫情防控规定的,发现第一次罚款100元,第二次200元,第三次400元并予以清退;对瞒报、谎报核酸检测情况、个人行程和不履行个人防控责任造成后果的人员,将请示学校报送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处置;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基建处(公章): 项目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签字): 责任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